7月11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奖励大会隆重召开。我校校长宋保维院士再次当选学会副理事长,航海学院院长潘光教授、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毛昭勇教授当选学会常务理事。大会同时颁发了2024年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我校牵头获得5项(一等奖4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2024年度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奖励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深远海隐蔽式多源自主俘能-柔性储能一体化技术 | 卢丞一、曹永辉、张丹红、曹勇、裴毓、王任鑫
|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中北大学 |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深水隔水管无线网络化疲劳监测技术及应用 | 王海燕、闫永胜、申晓红、杨德兴、金学义、董海涛 |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水下超空泡航行体稳定航行技术 | 李代金、黄 闯、秦侃、许海雨、颜凤、罗凯、党建军、师亚祯、古鉴霄、周舒宁、叶常盛、杨浩、刘钊、黄宝珠、刘帅忱 | 西北工业大学 |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水下航行器振动噪声控制理论建模与关键技术 | 高南沙、屈毅林、彭星光、张飞虎、陈东阳、潘光 | 西北工业大学 |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泵喷推进器降噪关键技术及应用 | 黄桥高、沈克纯、叶鹏程、李晗、施瑶、潘光、刘静、郭浩昌、杨壮滔、何幸 | 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
航海学院卢丞一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深远海隐蔽式多源自主俘能-柔性储能一体化技术”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简介:面向海洋强国重大战略任务,项目团队针对水下航行器能源系统面临布放空间受限、续航时间短、深海极端环境下性能衰退快三大关键问题,发明了水下异构空间抗应力柔性锂电池技术,构建了深海多源自主俘能体系,建立了水下承压柔性锂电池健康状态实时评估与无损故障诊断方法,研制出针对水下航行器的多源自主俘能-柔性储能一体化系统,成功应用于仿生型、回转体型等水下潜水器,突破了水下能源系统空间限制与环境适应性瓶颈,明晰了深海多源能量转换与协同存储机制,建立了多维数据融合的水下柔性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状态评估策略,为新型水下航行器能源系统设计与应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航海学院王海燕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深水隔水管无线网络化疲劳监测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简介:深水隔水管是连接深水钻井平台与海底之间的重要纽带,但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的长期作业中,刚性隔水管容易发生涡激疲劳断裂事故,导致严重生态灾难和巨额经济损失。深水隔水管疲劳监测是评估其疲劳寿命和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相比于离线监测和联机监测方式,无线网络化监测具有部署灵活、成本低、实时性强等优点,是深水隔水管安全监测的重要发展方向。项目团队突破了深水隔水管多点力学精准传感、网络化稳健传输、疲劳可信识别技术瓶颈,创建了深水隔水管无线网络化监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体系,为解决国家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应急装备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航海学院李代金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水下超空泡航行体稳定航行技术”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简介:水下超空泡技术可以使航行阻力降低80%以上,航速超过200节,是流动模式的革命性变革。项目团队通过理论研究、数学仿真与试验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围绕超空泡航行体流体动力布局、高速入水弹道稳定机理及强机动控制、水下弹道失效机理及增程策略、湖上集成样机自主航行试验等四项核心关键技术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了直舵前置的新型超空泡航行体流体动力布局,建立了超空泡航行体外形设计方法和流场-弹道耦合的数值仿真方法,首次发现了超空泡航行体“类圆锥”振荡的稳定运动机制,实现了大口径超空泡航行体的湖上稳定航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超空泡航行体技术理论体系。
航海学院高南沙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水下航行器振动噪声控制建模理论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简介:项目团队从探索研究超材料对声波和弹性波的操纵性能入手,紧密结合水下航行器的宽带减振降噪需求,逐步明确了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细分为:舱室内复合材料降噪调控机理、舱室内复合材料减振内禀机理和复合材料覆盖层中波动演化规律。据此,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水下航行器振动噪声控制建模理论及应用,极大提高了水下航行器的声隐身性能。
深海逐梦,科技报国。西北工业大学始终围绕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聚焦船舶工业核心技术突破,依托航海学院、海洋研究院、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等相关单位,持续加强高水平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应用,“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历史上首个技术发明特等奖。
今后,学校将持续加强有组织科研,健全重大成果全链条驱动机制,推动海洋科技领域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来源:科研院、校科协、航海学院,撰稿:郭晶晶、陈莹,审核:牛振喜)